近,北京大学发布了一项重要医学研究成果。北大细胞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成完成了国际上首例1型糖病受试者细胞移植手术. 这项治疗技术有望成为治愈1型糖病理想方案.
据报道,该手术受试者是一名病史长达11年1型糖病患者. 手术当天,患者恢复了正常常活动,并且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情况良好. 令人鼓舞是,到了移植后第10天,患者血糖稳定,并且所需胰岛素量已经降低到移植前一半.
北大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透露,移植后胰岛细胞能将在患者体内进一步成熟,治疗效果也将在数月内逐渐达到稳定状态。邓宏魁还介绍说,他们是最早将人多潜能细胞为胰腺和肝细胞团队之一. 这些得到细胞正在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大动物模型中.
研究团队通过对重编程策略研究,首次证实了完全使用化学小分子就能将成熟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细胞. 今年3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化学小分子组合,糖病管理系统建立了全新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地将人成体细胞诱导为多潜能细胞. 这项技术诱导效率最高可达31%.
这些经化学诱导和分化得到多潜能细胞结构和能与人原代胰岛相似。作为再生医学领域最关键“种子细胞”之一,它们具有无限增殖和高效分化能力,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邓宏魁表示,糖病治疗已经进入了“细胞移植时代”,糖病管理系统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细胞技术有望成为彻底治愈1型糖病理想方案,并且可以应用于伴有胰岛能衰竭2型糖病患者治疗。
什么是1型糖病?
据齐鲁晚报报道,1型糖病(T1DM),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病(IDDM),其中90%以上青少年糖病属于这一类型. 据统计,全球T1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全球T1DM患者达到900万人,占全球糖病总人数2%。
T1DM是由于自身免疫抗体或遗传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大多数患者在20岁之前发病,其中约80%是T1DM。起病较急,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口、多饮、多、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被称为“三多一少”. 部分患者则直接表现为脱水、循环衰竭或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症状. 目前,治疗1型糖病主要手段是胰岛素治疗.
这项在北京大学完成细胞移植手术为1型糖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通过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为1型糖病患者带来福音. .